第415章 姚兰亭 天幕篇 (23)(1 / 2)
【“姚秦并不是一个以武力值着称的王朝,它最着名的是民生方面的发展。”】
【“这整个大方向是秦圣女帝定下来的,虽然女帝对自己老祖宗一万个敬仰,但也不意味着就要处处学他。”】
【“大秦亡国固然有秦二世胡亥的暴虐昏庸的原因,但是当时百姓在高压环境下的生存问题也非常的严重。”】
【“大秦奉行军功爵制,这让大秦成为了一个军事强大的国家,也是秦能统一六国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当大秦无法在向外扩张的时候,该制度就成了大秦的一大催命符。”】
【“秦圣女帝即位以后,她本人虽然热衷于向外扩张,但她更加注重的是民生方面的改进。”、
【“昔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了许多东西,但是彼时的大明将郑和下西洋这一举措看作是宣扬大明国威,或许还有暗中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的任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海权问题。”】
【“女帝虽然不爱掌权,但她登基后,曾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三个月,制定了一份姚秦的发展框架,再由圣宗修改润色,最后是太上皇提出建议修改。之所以是框架而不是完整版,这是因为女帝考虑到实际情况会有所出入。”】
【“事实证明,皇帝只需要把控大方向的决策是正确的。”】
[是否会:越是要拦,越是拦不住,洪武爷当年那么痛恨宦官,没想到他的大明是咱们历史上宦官势力比较突出的朝代之一。]
[速度符:但是宦官也不完全都是坏的呀,比如郑和,他可是咱们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他可是永乐大帝的亲信宦官。]
[望夫石:我有一个不算太着名的太监,明末的王承恩,崇祯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自成攻陷京城时跟随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以忠贞着称。]
[东侧九五:提起大明的太监怎么能不提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他可是大明宦官专权的巅峰,但这人虽然是个祸害,但却是个有能力的祸害,和当时的东林党人斗得不可开交。有人说他其实是熹宗皇帝手里的一把遏制东林党的刀,也有人说崇祯帝当初不应该继位后就清算他。否则后来的东林党也不会那么猖狂。]
[是当初的我:还有明堡宗的启蒙老师王振,是大明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也是明朝宦官专政的开始。]
大明洪武朝
朱棣在听到明成祖这几个字的时候就已经非常丝滑的滚到了他大哥朱标的背后。
大哥救我狗命。
果然朱元璋的死亡视线直直的射了过来。
“呵,老四,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朱允炆那小子到底是不是失踪还两说呢。”
“你竟敢违背朕定下的祖训,宦官不可干政,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听到后面宦官的权势如此之大,朱元璋立刻气得要揍人泄愤。
整个人,只好是倒霉蛋朱棣了,谁让这些人都是他的后人。
更别提朱棣和郑和之间的事情。
虽然弹幕给了此人好评,但是违背规则就是违背规则,这个头就是不能开,一开就犹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朱标没有关心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自己赶紧记下几个关键点,再结合底下人献上来的更加详细的记载天幕一字一句的册子仔仔细细的查看。
弹幕说的是宦官,但是朱标可以从里面提取到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
他大明的脉络隐隐可见。
朱棣大哥当前自己已然是没有什么心思的,但是天幕上的自己如此的厉害,这让有些小小自恋的燕王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藩王看待。
他当皇帝都如此优秀,如今当藩王他也要成为大哥手底下最有力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