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这是工业革命!(2 / 2)
徐部长点点头,眼神变得坚定:\"必须立即汇报!今晚我就向国务院写专题报告。同时,召集机械工业系统的所有主要负责人,三天内必须到齐,亲眼见证这一重大突破!\"
就在徐部长下达指令的同时,又一批重量级人物抵达了车间。这是从龙国科学院赶来的几位院士,他们在听说这一消息后,放下手中所有工作,连夜赶来。
领头的是周明德院士,七十多岁的高龄,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他是龙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泰斗,六十年代留学归来后,一直致力于提升国内机械制造水平,深受业内尊敬。
\"周院士,\"李长生恭敬地迎上前,\"感谢您百忙中前来指导。\"
周院士摆摆手,目光已经牢牢锁定在那台数控机床上:\"不用客气,听说你们有重大突破,老头子我睡觉都睡不着,必须亲眼见见。\"
他慢慢走近机床,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眼神越来越亮。突然,当他看到机床自动换刀并开始加工复杂曲面时,整个人猛地后退了一步,脸色大变。
\"这不是机床,这是活的!\"周院士失声尖叫,声音之大,引得所有人都转头看他,\"它怎么知道该切削哪里?这违背了机械原理!\"
李长生连忙上前解释:\"周院士,这台机床配备了一套完整的数字控制系统,它按照预先编程的指令运行,每一个动作都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周院士摇着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编程?指令?你是说……它完全按照计算机的指令运行?\"
李长生点点头:\"是的,我们将加工工艺转化为数字代码,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再将这些代码转化为机床可执行的指令。从理论上讲,只要有正确的程序,它可以加工任何形状的零件。\"
周院士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机床表面,仿佛在确认这一切不是幻觉:\"李所长,你可能不知道……六十年代初,我在德国留学时,就听说过类似的构想,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那只是天方夜谭。直到现在,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这种技术也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他转向李长生,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而现在,你告诉我,我们龙国……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
李长生微微一笑:\"是的,周院士。我们不仅实现了,而且已经能够稳定运行,加工精度达到0.01毫米,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
周院士激动得双手颤抖,他转向其他院士:\"你们听到了吗?0.01毫米!而且是复杂曲面!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自主生产任何高精度零件!导弹的制导系统,飞机的发动机涡轮,核电站的关键部件……\"
一位年轻些的院士接过话来:\"这将彻底改变我国的工业格局!我们再也不必受制于人了!\"
话音刚落,从车间另一侧传来了一阵骚动。一位穿着军装的将军站在那里,手里捧着一个刚刚从数控机床上取下的零件,神情激动得近乎狂热。
\"这精度……简直不可思议……\"将军的声音在颤抖,\"按照我们的计算,如果用这种精度的零件来制造枪械,可以将子弹命中率提高三倍……如果用在导弹制导系统上,精度可以提高五倍以上……\"
将军转向李长生,眼中燃烧着激动的火焰:\"李所长,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的武器装备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